“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是在中国农业大学“保护性耕作研究课题组”的基础上,于1999年由农业部批准成立的。“中心”主要功能以教学培训、科研开发、示范推广为主并逐年扩展,现可为相关科研院所、生产单位和推广部门提供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及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培养相关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开发研制新型农业机械与电子产品;转让研究成果;联系国内外专家学者访问交流等。“中心”开设10余门大学教学课程,并负责1门国家精品课程。
“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人员由农机农艺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且其曾赴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考查、学习及合作研究,并在长江学者李洪文教授的带领下,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开展保护性耕作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及装备开发,整个团队老、中、青比例协调,知识结构互补,创新与经验并存。此外,“中心”还聘请了中国农业大学相关院系、农科院、农业工程研究院的多名教授专家参与研究工作,并外聘4名美国与澳大利亚保护性耕作资深专家作技术顾问。
“中心”自成立起,不断推广保护性耕作理论,加快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逐步具备完整的实验测试平台以及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拥有农机具综合田间测试车、3 D快速成型设备、连续流动分析仪、土壤总有机碳分析仪、田间移动风洞模拟系统等多种试验设备与仪器,可用于机具的设计开发与仿真模拟、土壤理化特性的测试、作物的生长分析以及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检测。
近二十年来,“中心”已研制成功多种保护性耕作专用机具,其中有10余种机器通过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检测;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获得国家专利110项。此外,“中心”已在《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机械工程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及国际、国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并编写了《保护性耕作技术(Conservation Tillage Technology)》、《保护性耕作的生态环境效应》、《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技术原理与实践》、《北方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技术》、《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北方旱地作物节水增产理论与技术》、《农业机械化生产学》、《高等农业机械化管理学》、《保护性耕作技术》画册等多本教学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