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消息爆出,来往月活跃用户降到50万左右。对马云来讲,这一定是个令他感到不愉快的消息。事实上,几乎是靠马云的一剂剂强心剂,才勉强让这个软件存活下来。
有人说,来往就是个多余的产品?有人说其实来往是阿里的一个搅局工具,出生环境,就注定了它无法发展壮大。那么面对微信一家独大,众通信软件争相突围的形势。阿里IM软件来往会何去何从?
想弄清这个问题,必须明白一个问题,阿里为什么要做“来往”?
战略防御
微信的兴起,让马云充分认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IM软件的威力和潜力。彼时,腾讯以微信切入电商的意图过于明显,市场也纷纷看好微信电商。所以做个IM软件一来可以“围魏救赵”,攻入腾讯传统领域,如马云所说把火烧到南极,其实是防卫性进攻。二来安抚旗下蠢蠢欲动的电商卖家,用“来往”暗示这帮人,阿里也有IM软件,并非只有一个微信可以导流量,过分专注微信,就有可能错过来往。
IM野心不死
移动端的入口实在不多,比IM工具更具想象力的产品少之有少。事实上,阿里一直以来都有做IM软件的野心,其旗下阿里旺旺目前就是国内第二大即时通讯工具。但是苦于旺旺的交易基因太强,除了交易沟通外,无法被广泛运用到用户的日常生活沟通中。强推“来往”既可以刷下存在感,也能在即时通信领域埋下一只伏兵,对阿里来说,做不成再平常不过,但万一成功,绝对“功德无量”。
落子占坑
阿里系旗下有800万卖家和数亿用户,并且拥有自己独立的账户体系(淘宝和支付宝),把这些关系拷贝到IM软件中,一旦盘活,“来玩”前途一片光明,用马云当时的话说,“移动互联网刚刚开始,机会是均等的”。既然有这么好的基础,在IM领域站个坑位,成本很小,还能一战微信,即便不能虎口夺食,也能搅浑即时通信这摊水,不让腾讯好日子过。战略思维了得的阿里系不会不懂这点。
有种种理由让阿里下定决定去做好“来往”,但为什么“来往”却火不起来呢?
都是“基因”惹的祸
前文所说,交易基因太强,导致阿里的IM工具最后基本都会沦为卖家的营销工具。事实上,来往一出,就有许多商家涌入,除了少部分在那里沟通交流,大部分商家用来玩的理由还是能与小二以及更高层次的商家交流。如此一来,其实,来往还是被当作商业交流工具。甚至某种程度上与阿里旺旺的功能还有冲突。
被领导耽误了
来往是一个由阿里内部往外扩张的软件。甚至,一开始,马云更是在内部邮件中表示,每个阿里员工当年11月底前都必须有100个以上的外部来往好友,否则不发年底红包。据说,阿里CEO陆兆禧在一次交流分享中听到一位员工对来往的见解独到,第二天就要求其加入来往事业部。美其名曰,集所有优秀人才做来往。如此强推,甚至一度引起过内部员工的反感。殊不知,一个非理性的、由上而下主导的产品,为服从于领导意志,并不能很好的从用户角度出发去看待问题。而微信的出现正好与来往相反,它至下而上,不断壮大。
阶段性失误埋下苦果
开始之初,来往的用户体验做得实在不敢恭维,诸如闪退、界面复杂等问题层出不穷。硬生生得把许多慕名而来的用户都“赶跑”。一个很有意思的传闻是,某大商家下载来往的第二天,因来往的后台故障,手机欠下3000多元的流量费,当这位商家把事实反馈给老陆时,这位CEO只好自掏腰包把坑填上。虽然后来来往经过多次改版,用户体验大有改观,不过在用户中的口碑已坏。除了一些刺激性的奖励外,再难吸引人们下载。
前面挡了个微信
当然,来往的不成功除了拜阿里内部所赐,外部原因亦不能忽略。事实上,移动即时通信领域,类微信软件,如易信等都活得不好,大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感。究其原因,微信已经圈定了大多数用户,吃透了移动互联网的红利。试想如果有人向你推荐一款和微信功能类似的软件,但是各类社会关系却不如微信齐全,你还会用吗?归根结底,微信的迅速崛起,还是要归功于腾讯在QQ时代积累的强大关系网络。而这点,来往并不具备。即便如此,阿里方面还是希望也能重塑一个“微信”,最终要用户在两个雷同的软件中做选择,结果可想而知。
综上所述,从外部竞争角度来看,来往的市场份额不大,还不足以与微信抗衡。除非微信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否则来往出头之日遥遥无期。而从内部环境分析,不论来往一开始是否承担过战略级产品的角色,就目前情况来看,今年年初阿里重拾大数据和云计算概念后,内部正在逐渐对这一产品的重要性和优先性降级,可以预言的是,未来阿里应该不会再投入大量精力侧重打造这样一个IM软件。
最后“来往”难免成为阿里的又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