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在天津推广应用已经有多年了,先后实施的项目有农业部的示范工程、天津市的示范推广项目,在涉农的12个区县里,除农业面积很小的汉沽、塘沽之外,其余区县都得到较大面积的实施。
保护性耕作在天津的发展历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宣传、试验、示范,到现在的大面积推广,农机部门广大职工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市政府、部分区县政府都下发文件,从政府层面推动此项工作;有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在市两会上提交提案;农机部门更是忙得不亦说乎,组织了无数的培训班、现场会;编印培训教材、开设网络(北方网)讲座;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视专访、电台走进直播间)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普及;购机补贴也将保护性耕作相关机具作为补贴重点给以倾斜扶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作到家,成果自然显效。保护性耕作被列入天津市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经过几年的推广实施,无论是“量”还是“质”都取得了可喜变化,保护性耕作已经深深地融入到天津“三农”发展之中。
一喜,实现量的重大突破。到2008年,全市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04万亩。天津常年小麦播种面积160万亩左右,夏玉米约190万亩,因此,保护性耕作的项目区面积超过可实施面积的50%,半壁河山有其一,实现量的重大突破。如果计算辐射面积或单项技术实施面积,则更多。另外,天津还有近百万亩棉花也逐步采用保护性耕作种植方式,棉秆粉碎还田、棉秆直立过冬等生产模式已经成型,逐步推而广之,这也是非常可喜之势。
二喜,实现质的飞跃。眼下的保护性耕作不但量的变化可喜,质的变化更可喜。由于宣传到位,区县领导、乡镇村干部对此也能知其一二,谈论起来也是头头是道。在蓟县召开的保护性耕作现场会上,主管县长拿着扩音器有声有色的向参加会议人员讲解保护性耕作的好处、技术要领。农民之于保护性耕作也从被推动进化到一种自觉的行为,成为主动的行为。2008年,全市购机补贴投入到保护性耕作上的达到800万元,新增具有还田功能的玉米收获机231台,秸秆粉碎还田机36台,免耕播种机76台;2009年,再新增玉米收获机273台,秸秆还田机391台,播种机79台,深松机27台。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几乎都装备了这些设备。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大面积的革命性的变化,而机器数量的增加有效保障了项目实施质的飞跃。
三喜,效果越发显效。保护性耕作省工省时、节约成本以及保水、保肥、保土的作用早已有明了,抗旱功能尤其明显。几年坚持下来,增产效果也显现出来,平均增产4.7%-5.1%,其中,很大程度得益于土质改良的效果。据天津农机推广总站专项调查,在静海县长张屯村,一平方米面积挖出蚯蚓多达80多条。另据武清反映,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多年之后,以前坚实的犁底层消失了。此外,环境保护效果更是有目共睹,秸秆综合利用的多了,焚烧的少了。结果是地肥了,天蓝了,北京奥运期间的蓝天白云也有我们的一份功劳!
从2010年,国家开始实施对深松作业的补贴,必将极大推进保护性耕作更上一个台阶。不过,客观的说,这对华北一年两熟地区而言,采用什么机具、采用何种深松方式、深松时机等还需要进一步试验示范,稳步而行方是。
那么,保护性耕作就一切都OK了!肯定不是,至于问题,当然还有,比如,机器质量不稳定、单项技术应用存在不平衡等等。另外,持续发展还需要更多的宣传、更大的投入。这些问题存在是必然的,但绝不是有些同仁所叹----保护性耕作越推越难推!实则是看问题的角度有问题,看主流,发展是主流、进步是主流,因此,还必须乘胜前进,把保护性耕作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