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www.amic.agri.cn/secondLevelPage/info/224/97624?from=groupmessage
在辽宁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中彰显农机科技的力量
东北黑土地保护备受关注,已上升到国家层面,保护性耕作国家行动计划已在东北四省区全面展开并贯穿于整个“十四五”。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的辽宁,2020年计划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800万亩,并先行建设一批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以重点突破求整体推进。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农机化所作为辽宁农机科技的主要支撑,深度参与全省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相关政策、模式、标准、方案等制定,承担全省保护性耕作远程平台监控系统筛选推介、保护性耕作监测规程、保护性耕作验收方法制定等工作,共建高标准应用基地24处,占全省县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总数的61.5%,其中县级17处、乡级7处,实际试验示范面积近2万亩。中国农业大学保护性耕作研究院的各位老师和专家深入辽宁,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农机化所通力合作,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人力、物力。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成立了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农机、植保、土环、植保、栽培等领域专家,会同中国农业大学保护性耕作研究院的有关老师参与组成的保护性耕作联合专家组,发挥各自优势,整合技术资源,协同解决制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卡脖子”难题。组建5个团队分赴9市14个县区21个基地开展高标准应用基地科学实验和技术指导,测定土壤温度、含水率等技术数据,共取测试土样100余份。强化技术培训与指导,编发了保护性耕作十大技术模式及技术图册1000余份,组织及参加现场会8次,线上线下技术讲座6次,数千人受益。中国农业大学保护性耕作研究院院长李洪文,为辽宁开展的保护性耕作十大技术模式进行把关定向。组建的保护性耕作团队协作攻关,按不同区域共建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典型基地,重点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攻关和秸秆全量还田免少耕保护性耕作机具试验示范,着力解决保护性耕作技术装备难题。协调引进洛阳鑫乐农机有限公司少耕播种机10台、山东希成农机有限公司免耕播种机5台、中科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归行整地机5台,在辽宁十个市进行了深入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为各应用基地实施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提供了及时的宝贵的技术支持和机具保障,受到项目区农民的欢迎和业界的赞誉。
目前,辽宁省玉米播种已基本结束,但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尚在路上。对全辽宁省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改进,以及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和田间跟踪管理,成为“农机+农艺”下一步合作的技术交汇点,也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农机化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保护性耕作研究院合作开展的工作着力点。
来源/作者: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农机化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保护性耕作研究院